智能家居,一颗喷薄欲出的朝阳

云海物联
来源:云海物联智能家居


事实上,这种颇具“未来感”的生活场景,在1999年就被微软拍成广告,以“Microsoft Smart Home”之名发布[1]。这段6分钟的影像展示了各个家庭成员如何通过语音、视觉识别、中控板等交互方式,完成灯光控制、安防、影音娱乐、购物等功能。


若不是粗糙的画质、简陋的Windows 98操作界面以及女主角掏出的微软口袋电脑,你大概很难意识到这则广告的时代。然而世界并未如你想象那样一日千里——尽管电子产业发展日新月异,目前实现的智能家居工作场景,却与二十年前的想象并无二致。


爆红的智能家居


尽管微软广告片描绘的生活相当美妙,但此后的十多年中,没有哪个科技巨头把“智能家居”提升至战略级别,这个行业在冷宫度过了15年漫漫长夜。


智能家居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元年是2014年。那一年初,谷歌收购了NEST Labs,这家只推出过智能温控器与智能烟感器两款产品的公司卖身价是32亿美元,仅次于此前谷歌对摩托罗拉收购价。同年6月3日,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(WWDC)上,苹果也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,授权通过MFi认证的产品接入其系统。


国内的公司也没有闲着,刚与董明珠立下十亿“赌局”的雷军与美的完成了交叉持股,并迅速对20余家生态链企业进行投资,正式踏足智能家居领域;紧接着,京东与海尔也推出超级App与U+计划,希望实现用一个App成为所有智能家居的入口。


五年后的今天,智能家居几乎成了所有互联网巨头和家电大厂无法回避的潮流概念。在刚刚过去的2019AWE(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)大会上,包括华为、海尔、TCL、松下、美的在内的各路巨头,都宣示了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雄心。


智能家居产业终于走出“概念”,成为诸多公司眼中的新大陆。


智能家居热潮,为何迟到了15年?


此前尚不具备规模化基础的智能家居,到2014年开始真正起步,至今终于成为2019年的新老公司竞逐的热点。那么,这个产业为何迟到了15年?


智能家居的普及,多少要看看技术的脸色。以当下智能家居为例,引爆行业的两个必备要素是:设备联网、与人互动。二者都是典型的“技术驱动型”功能,是全行业诞生的基础——技术进步令联网更快捷,也令家居设备更易理解人的需求、并据此自主反应,便捷、甚至主动为人服务。


联网很容易理解:5G、Wi-Fi、蓝牙和ZigBee等技术进步,都能带来联网畅快度的明显提升,而“交互”却并不那么容易:它集合了最近几年最热闹的网络、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——

在最前端,消费者感知的是一个个联网的家居设备;

在表层下的感知层,视觉识别技术令摄像头可以识别/理解人的动作,语音识别技术使麦克风可以听懂人话;

在感知技术深处,则是云计算提供的联网与数据存储处理功能。


三个层面功能须同时完善,缺一不可。

在用户可触摸的家居设备层,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并未实现统一:

从设备厂商角度看,做空调的未必懂灯,懂灯的未必懂锁具,几乎不可能有一家厂商吃遍天;

从场景需求上看,智能家居包含许多分裂的场景,安防、睡眠、娱乐、照明等场景彼此交集并不多;

从交易链条看,产品触达消费者的路径特别复杂,这也导致无论是美的和海尔等设备厂商、红星美龙和京东等渠道商,还是大量第三方服务商,谁都希望凭借在某一环节优势入场分一杯羹。


以此观之,技术虽是智能家居的产业基础,但并非左右市场格局的决定性因素。因为产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、家居设备的智能化部署成本也变得相对不重要,如今“设备间的互联互通”,成了智能家居体验提升的最大阻碍。试想,如果智能音箱无法调起其它设备、多买一个电器就需要多安装一个 App,那智能生活从何谈起?


因此,家居设备平台们的战争正围绕“谁兼容谁”抢夺话语权。


不可阻挡的趋势,喷薄欲出的朝阳


在智能家居开发平台从业者眼中,智能家居可能是继PC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“平台级机会”。如果说尽可能多的设备种类意味着更多智能生活场景的可能性,那么生活场景的搭建者,将掌握家居的平台。


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二十年,一个广泛的共识是:我们已经从 PC 互联网时代走进移动互联网时代,但平台之间并不完全是替代关系: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消灭PC,更多的是场景的分化切割。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,PC依然是工作的场景中更加适合浏览以及文件处理的工具,而智能家居则被寄望于在家庭场景中承担更多的服务功能。


理想状态下,智能生活在PC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智能家居平台无缝切换,对应工作场景、移动场景、家庭场景,构成完整的“生活流”,互联网对生活场景实现无缝覆盖。


智能家居时代被赋予了平台增值的想象,顾志诚表示,智能家居平台是地址固定、支付安全的环境,同时智能家居如果结合社区电商,可以整合社区周边的服务。比如在家中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叫外卖或者家政清洁,服务人员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直接入户配送。


海外的一些研究认为智能家居场景商业价值可能是成立的,据2018年亚马逊一份覆盖7万人购物数据的调研显示,用户购买Echo音箱后的12个月后消费额增加了29%,而没有购买Echo用户的消费额只增加了19%。


插座、路由器、温控、电视、音箱、门锁……这五年下来,全行业围绕智能家居的垂直品类已经进行了许多次惨烈战斗。相比五年前动辄“颠覆时代”的口号,现在头部创业者也多了几分谨慎,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发展仍在处于早期,但对未来抱有耐心。产品的竞争会慢慢回到“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”的本质,类似手机控制冰箱这种伪需求会被遗弃,而晚上起床自动开夜灯、行动不便人士声控开关等、按门铃后带屏音箱显示来访者等实用功能将更多地被挖掘。


现在,智能家居虽还不能证明自己将带领人们走向革命性的未来,但其扩张趋势还将持续:从消费者的角度看,一旦体便利性的好处被接受,就再也无法回去适应旧方式;从设备生产企业的角度看,蓝牙、Wi-Fi、ZigBee等通讯模块成本、设备智能化部署成本都越来越低,未来绝大部分新设备都将智能化;从宏观角度看,智能化家居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基本面。


设备企业也将无可避免由“通过销售交易获得利润”,逐渐向“获取用户、聚合数据、赚取用户长期价值”的方向过渡,这也是比拼平台价值的时候。


因此,目前各家都在蒙眼狂奔做好内功,智能家居设备平台未来怎么互通、谁兼并谁或者兼容谁还不好说,由于ToC 的SaaS平台很可能会趋近于免费,所以市场上应该容不下太多玩家,但是例如睡眠等垂直场景就可能会百花齐放。



阅读424
分享